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博彩【体育娱乐】: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政办发〔2025〕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博彩【体育娱乐】: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博彩【体育娱乐】办公室????????
2025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博彩【体育娱乐】: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发现、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根据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探索建立全市资源、业务、职责协同及服务融合的合作机制,构建与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全链条服务融合相适应的“政府—社会—个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明确政府及部门、行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等各方职责,形成多方参与格局。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传染病医防融合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明显增强,到2026年底医防深度融合,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35/10万以下,全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稳定在0.2%以下,布病发病率下降10%,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联动模式,实现机制融合。
1.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规范发热门诊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强化传染病首诊负责制,规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构建以哨点医院为核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实现市、县、乡医疗机构及社区服务中心艾滋病、布病检测点全覆盖,推动呼吸道多病原检测在县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强化“多病共监测”“一样本多检测”,提高监测预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2.建立协同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和疾控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及风险人群管控、疫情风险研判、防控计划等应对处置措施中的协同配合,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做到早发现、快响应、速处置、好效果。(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3.建立研判会商机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框架下,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定期会商制度,针对阶段性医疗诊治、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进行形势研判和风险评估,商议对策优化防控措施。(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疾控中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配合)
4.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领导体制,加强与教育、民政、公安、文旅、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协同合作,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强化工作联动,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主体责任。秉持平急结合原则,构建市域内跨部门、跨县(区)且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优化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教育、民政、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旅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合)
(二)优化架构布局,实现体系融合。
5.构建工作架构。市、县(区)人民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全面统筹试点工作。市疾控中心成立市医防融合工作指导中心,具体指导全市医防融合工作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工作专班,由医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疾控机构派员任副组长,依托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有序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
6.打造服务矩阵。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医防管理中心在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与融合领域的关键效能,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组建传染病医防融合服务团队,下沉补强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优化流程、强化监督,在区域内形成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服务矩阵,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健全“三员”制度。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负责人作为疾病预防专员统筹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主体责任,疾控机构向医疗机构派驻监督员实施技术支持和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临床及相关职能科室主任为公共卫生联络员落实公共卫生科室职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效能。
(三)聚焦六大行动,实现业务融合。
8.实施季节性重点传染病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健全中医药疫病应急防治体系,依托市中医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建立中医疫病联合防治基地,深度挖掘中医药经典方剂与现代医学诊疗方案的结合点,为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提供辨证施治方案,推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创新应用。二是扎实做好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等传染病监测,严格采样送检流程,优化诊疗方案。三是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的诊疗与采样监测,有效防范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疾病、化学性中毒、介水传染病等引发的突发事件。(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9.实施结核病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完善基层防治网络,设立镇乡、社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承担筛查、诊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认知。二是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体系,医防融合推进社区结核病防、诊、治、管、宣等高质量综合防治。三是关口前移,早期干预,将辖区内所有住宿师生、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等结核病高危人群,纳入免费筛查体系。四是倡导“应收尽收、规范治疗、合理控费、合规补助”实行肺结核患者住院隔离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报销比例提升至100%,保肝药物纳入医疗兜底范畴。五是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置,对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追踪传播路径,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干预。(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10.实施艾滋病性病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设立艾滋病、丙肝定点治疗机构以及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处置门诊,确保暴露人群及时获得预防性治疗。二是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责,设置艾滋病咨询点,主动为有感染风险的就诊者提供咨询检测服务。三是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建立完善中西医协同综合治疗机制,降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死亡率。四是实施艾滋病“三位一体”管理治疗模式,全额减免感染者/病人治疗费用。五是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作用,为孕期女性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全力落实母婴阻断。(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11.实施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设立包虫病、布病定点诊疗机构,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强化职责,提升防控合力。二是完善药品供应与患者管理机制,由医疗机构统一负责治疗药品采购,落实全程免费治疗政策,规范开展随访管理。三是扩大筛查覆盖面,将牛、羊养殖区普通居民全面纳入筛查范围,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从源头控制疫情传播。(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12.实施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设置率达80%,提供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接种。二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实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确保报告发病率达标;预防接种单位确保乙脑、流脑等疫苗接种率超过90%。三是疾控机构适时开展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四是做好虫媒常规及应急监测,及时研判,按需增加监测点位和频次。(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13.实施乙型肝炎防控医防融合行动。一是产科预防接种单位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超90%。二是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母婴阻断乙肝行动,实施率达100%。三是扩大对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高危行业从业者乙肝筛查与接种,规范乙肝职业暴露后处置。(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四)拓宽“三通”路径,筑牢防控协同力。
14.“资源”通,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融入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全流程,推广实施诊疗“三处方”服务,创新性实施患者一次就诊,医生开具诊疗、健康教育、疫苗“三处方”服务,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二是依托健康科普体验馆设立传染病健康教育基地,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积极落实健康促进行动项目。三是扩大免疫预防服务,鼓励有条件且诊疗量大的医疗机构设立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探索建立疾病诊治、疫苗接种防护为一体的医防融合疾病诊疗体系。四是积极发挥市级疾控检验检测区域中心作用,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备案管理,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疾控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配合)
15.“人员”通,提升联动能力。一是建立人才“双向聘任、流动”机制,医疗和疾控机构实施优势人才互聘,相互参与传染病防控分析研判决策,提升综合防控力。二是全面推行疾控监督员制度,选派专(兼)职人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围绕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要求,制订工作职责清单,聚焦巡查指导、风险排查、信息报送等要点,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组滚动、交叉循环督查,确保各项公共卫生职责落实到位。三是实行人员交流培训机制。疾控机构骨干赴医疗机构兼职,参与公共卫生科工作及应急处置;医疗机构人员到疾控机构参与疾病防控,基层人员到定点机构和疾控机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16.“信息”通,提升医防效能。一是构建一体化市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业务分级应用、预警信息横向共享、应急处置协同高效。二是医疗机构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打通与疾控机构信息系统,推行“一次采集,多级实时共享应用”模式。三是建立与教育、公安等跨部门、跨机构的信息数据共享调度和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公共卫生关口前移,提升防控效率与精准度。四是建设健康教育云平台,多点精准投放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实现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各诊室等场所全覆盖。(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教育、公安等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配合)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5年2月底)。开展基线调查,掌握现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计划,部署工作任务。
(二)实施阶段(2025年3月-2025年12月)。按照方案逐步推进,建立协同机制,完善共享平台,加强人员交流,优化防控流程,定期督导检查,及时整改问题。
(三)评估总结(2025年12月-2026年12月)。2025年底,对传染病医防融合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完善评价考核办法,总结试点工作成熟做法和经验。2026年底,建立起高效协同、措施完善的医防融合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完善人员使用、考核等配套机制。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市疾控局对各地试点工作全过程动态跟踪,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及工作成效评估。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市、县(区)积极协调统筹项目资金,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投入,优化财政支出,将防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四是加强监督与评估,市、县(区)疾控局制定监督方案,定期监督指导传染病防控医防融合工作落实情况,年终评估,分析成效与问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